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成果列表> 科技成果详细

高效亚滤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技术类型: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转让方式:-

创新度:

先进度:

技术来源:院校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技术领域: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发展阶段:小试

了解与分析本科技成果,可查看成果概况并使用以下技术转移数智化应用工具:
成果概况
简介

亚滤技术是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的一项新颖实用技术。它是一项综合技术,采用陶瓷膜和轻质陶粒等多项技术组合,旨在实现设备价廉、运行能耗低的目标。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使污染物分子聚集到微米级及以上,并分离毫米级污染物。 2. 使用所研制的多孔陶粒分离5μ以上的微粒,以保证第三道“膜”有足够时间不需反冲。 3. 使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孔径的膜分离一定粒径物质,以达到分离污染物、净化水质、净化气体、回收资源的目的。

主要技术性能: - 其通量为0.312-0.810t/m²·h,有效孔径为0.1-3μ之间。 - 价格仅为超滤的四分之一。 - 能耗一般小于1kwh/m³,最大不超过2kwh/m³。

目前已经开发出处理能力为120t/d、300t/d、500t/d等系列产品。产品设计为一体化,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应用范围: 1. 处理垃圾渗滤水(生化后COD<1000mg/l),是目前国内唯一能达到GB16889—1997中对排入GB3835-88Ⅰ、Ⅱ类水域的二级排放标准的工程技术。 2. 可作为偏远地区的小型自来水厂的制水设备。 3. 生活污水经本技术处理后其尾水可作中水回用。 4. PVA等染料废水回收PVA等多种资源。

这种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是国际国内急需开发的技术。本项目在国内首创,并已达到工程化水平。

(此文字表达经过AI优化完善,查看原文请点击原文)
相关资源数据
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方法通过制备聚丙烯系列疏水微孔膜材料,包括纯聚丙烯疏水微孔膜、聚丙烯/二氧...
应用领域: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耦合熔融结晶制备高纯联苯的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从煤焦油回收洗油减压精馏后的富集联苯馏分制备高纯度联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液态...
应用领域: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海洋牌盐藻蓝莓软胶囊
视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加班熬夜等不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患视疲劳的人越来...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
污泥或微藻等生物质热解制油:污泥或微藻热化学转化过程的产油主要机理是脂肪族化合物的分解和蛋白质肽键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酸粥的高抗氧化和降胆固醇活性益生菌及应用,菌种名称为SZ8,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
应用领域: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特种废水生态型混凝一级强化预处理与资源回收技术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课题组经过近七年的科学研究,成功开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无毒生态型的...
应用领域:环境治理业
华中科技大学王艳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基于硼酸酯pH响应性的可再生抗菌纳滤分离膜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硼酸酯pH响应性的膜表面可再生抗菌剂接枝的策略。研究团队使用单胺基的单体成功制备了富含硼酸基团的薄膜复合纳滤膜,该膜具有可再生抗菌性。通过引入带二醇结构的抗生素,膜上的硼酸官能团与抗菌剂反应生成具有pH响应性的硼酸酯结构,实现抗菌剂的接枝和释放。该膜展现出优越的抗菌性能和超高的分离性能,对未来高通量可再生抗菌膜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
发表时间: 2023-03-28 相关机构: 中国聚合物网
学术讲座(十八):水环境中微纳塑料的分离测定方法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刘景富研究员在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领域的工作。刘景富博士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微纳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以及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他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包括在著名SCI期刊上发表大量论文、获得多项专利和国家级奖项。此外,他还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金项目。这次报告为有兴趣的师生提供了了解他研究成果的机会。
发表时间: 2021-03-28 相关机构: 深圳大学
学术讲座(五十五):环境中微纳颗粒物的分离测定方法及装置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了刘景富研究员的报告。刘景富博士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的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与环境污染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与效应等。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并在多个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30余篇,主编中英文专著各一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十余件。目前担任国际SCI期刊的共同主编。报告内容涵盖其研究经历和成果分享,吸引众多师生参加。
发表时间: 2019-10-18 相关机构: 深圳大学
官方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