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
合作方式:☐整体转让 ☒技术许可 ☐作价入股 ☐合作开发 ☐其它_____成果简介:针对有色金属矿采选、加工过程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流域污染控制”的总体思路,基于矿物中重金属随水介质迁移转化路径及梯级控制与削减理念,从采选、冶炼、尾渣库等重金属污染点源以及由点源导致的地表径流、流域河道等污染面源入手,创新性地将物化、生物技术有机耦合,通过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形成了有色金属矿产采选冶全过程点源及流域面源重金属污染控制成套技术。成熟程度及推广应用情况:目前处于何种研发阶段:☐研发 ☐小试 ☐中试 ☒小批量生产 ☐产业化;样机:☐有 ☒无 已投入成本:1500 万元。推广应用情况:郧西九丰钒业投资有限公司应用该成套技术建设了年产1000 吨钒矿冶炼产品生产线,1 万 m2 废石堆场和 3 万 m2 尾渣污染场地及 5 公里朝北河流域的重金属控制-生态恢复等 6 个示范工程,已经连续稳定运行 2 年以上,重金属污染物控制和生态修复效果稳定,同时该技术在多个有色金属矿山、污染场地和河道生态治理中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充分证明技术重现性好、成熟度高。期望技术转移成交价格(大概金额):500 万元。技术优势:1. 可实现有色金属废石场复合重金属污染排放削减≥80%,植被覆盖率达 95%以上;废石场淋滤水处理后水质重金属钒、铬、砷、镉、铅、汞等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 II 类标准限值。2. 钒冶炼过程实现了沉钒母液和重金属近零排放。3. 有色金属冶炼尾渣场地外排水重金属污染负荷削减≥90%、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尾渣堆场渗滤液处理后钒、铬、砷、镉、铅、汞等重金属的浓度稳定达到地表 II 类标准。性能指标:1. 研发出“岩土植生基材防侵蚀-耐性植物修复-生态防排渗”三位一体耦合的源头控制技术,该技术可使废石场重金属污染排放负荷削减 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 95%以上。废石场淋滤水 HDS 复合纳米吸附剂末端处理集成技术,可实现处理后出水重金属浓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体浓度限值。2. 创新形成了“闪速热解预处理-复合盐焙烧与钒循环浸出-诱导结晶-尾气余热回收-废水复合净化-添加剂资源化回用”相耦合的石煤钒矿火法冶炼-水浸提钒新技术,钒冶炼吨产品水耗降低≥55%、钒回收率≥78%、沉钒母液和重金属实现近零排放。3. 构建了“污染场地原位无害固定化-人工合成高分子基材改良-特征重金属污染适生植被构建”三级耦合技术体系,研发了适用于堆场表层广谱高效型固态铁基、钙基固化剂以及深层重金属污染的高渗透型液态固化剂和土壤改良剂,构建了耐性富集植物群落,该技术体系可使尾渣堆场重金属固化率和外排水重金属污染负荷削减均达 9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 95%以上。采用 “强化氧化还原-混凝-改性树脂吸附-纳滤组合”深度处理渗滤液技术,处理出水 6 种重金属的浓度稳定低于地表水 II 类标准。4. 构建了与重金属迁移路径相适应的“生态拦截沟-陆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净化”三级耦合技术体系。研发出沸石 负载微生物的柠檬酸改性酒糟新型生态拦截沟填充材料,开发了陆生植物修复带,构建了采用新型生态浮床搭配种植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水生植物生态净化系统。市场分析:该技术可有效解决有色金属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具有广阔的适用领域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分析:截止 2020 年 6 月,该技术体系的 6 项示范工程和成果推广应用新增生态修复总面积为 1764239m2,削减重金属总量为 7757kg,新增效益达 12196 万元,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